Ⅰ.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请回答:(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
(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
(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
(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
题目解答
答案
(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望”,包括结果期望与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望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的有效切入点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和情境条件等。这几个因素也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切入点。①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它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就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②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要让学生看到榜样的不断成功,由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③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教育者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正确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效能。④情绪的唤起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情绪易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紧张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3)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的活动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运用恰当的有效的技能与策略从事和管理学习活动的风格。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是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齐默尔曼。社会认知观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涉及的活动包括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操作和意志控制阶段、自我反思阶段)和三个水平(观察水平、模仿水平、自我控制水平)。①三个阶段a.计划阶段,是指活动之前的准备过程,主要体现为任务分析和自我动机。任务分析包括:目标设定和策略计划。自我调节的个体必须不断调节其目标和策略的选择。b.操作和意志阶段,是指注意、意志过程以及努力的阶段,分为自我控制和自我观察两个方面。自我控制涉及自我指导、使用心理意象、集中注意和运用任务策略等,它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c.自我反思阶段,是指在努力之后发生的并对个体产生影响的过程。自我反思过程主要包含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包括自我评价和对结果的归因;自我评价则指把自我监控的信息与标准作比较。当人们以能否达到目标为依据确定是否自我满足时,就确立了自己行为的方向,并产生自我激励。②三个水平a.观察水平,是指学习者根据对榜样行为的观察,作出推论的技能或策略。研究表明,榜样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表现出的坚持性会影响到观察者的坚持性。b.模仿水平,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和榜样相似的程度。一般来讲,学习者不可能精确地复制榜样的行为,但他可以模仿榜样的行为风格。反馈和社会强化都能提高观察者的准确度。c.自我控制水平,是指学习者在榜样出现之外的情景中,仍然能够使用已掌握的技能。在这一阶段,学习者注重基本过程而不重视结果,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