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46-47 题基于以下题干-|||-某单位购买了《尚书》《周易》《诗经》《论语》《老子》《孟子》各1本,分发给甲、乙、-|||-丙、丁、戊5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1本。已知:-|||-(1)若《周易》《老子》《孟子》至少有1本分发给甲或乙部门,则《尚书》分发给丁部-|||-门且《论语》分发给戊部门。-|||-(2)若《诗经》《论语》至少有1本分发给甲或乙部门,则《周易》分发给丙部门且《老-|||-子》分发给戊部门。-|||-46.若《尚书》分发给丙部门,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诗经》分发给甲部门。-|||-B.《论语》分发给乙部门。-|||-C.《老子》分发给丙部门。-|||-D.《孟子》分发给丁部门。-|||-E.《周易》分发给戊部门。-|||-47.若《老子》分发给丁部门,则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A.《周易》分发给甲部门。-|||-B.《周易》分发给乙部门。-|||-C.《诗经》分发给丙部门。-|||-D.《尚书》分发给丁部门。-|||-E.《诗经》分发给戊部门。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属于逻辑推理题,重点考查对条件语句的逆否命题运用、集合分配中的排除法,以及多个约束条件下的逻辑推导能力。
解题核心思路:
- 条件转化:将题目中的两个条件转化为逻辑表达式,明确前件与后件的关系。
- 逆否命题应用:当已知某条件的后件不成立时,可推导其前件不成立。
- 分配限制分析:结合“每个部门至少1本”的隐性约束,排除不可能的分配方式。
破题关键点:
- 条件(1)的逆否命题:若《尚书》不在丁部门,则《周易》《老子》《孟子》均未分发给甲或乙。
- 条件(2)的逆否命题:若《周易》不在丙部门或《老子》不在戊部门,则《诗经》《论语》均未分发给甲或乙。
第46题
已知《尚书》分发给丙部门,根据条件(1)的逆否命题:
- 若《尚书》不在丁部门(即分给丙部门),则《周易》《老子》《孟子》均未分发给甲或乙。
- 因此,《周易》《老子》《孟子》只能分发给丙、丁、戊部门。但丙部门已有《尚书》,故这三本书只能分给丁或戊。
- 部门丁至少需要1本书,若《孟子》未分给丁部门,则丁部门可能无书(矛盾)。因此《孟子》必须分给丁部门。
第47题
已知《老子》分发给丁部门,根据条件(1)的逆否命题:
- 若《周易》《老子》《孟子》中任意一本分发给甲或乙,则《尚书》必须分发给丁部门。
- 但《老子》已分给丁部门,若《周易》或《孟子》分给甲或乙,则《尚书》也需分给丁部门,导致丁部门有两本书,而其他部门可能无法满足“至少1本”的条件。
- 选项E(《诗经》分发给戊部门):若《诗经》分给戊部门,则《论语》必须分给甲或乙(否则条件(2)不触发),但此时《周易》需分给丙部门,《老子》需分给戊部门,与《老子》在丁部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