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A. 教育的客体B. 教育的主体C. 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D. 既不是教育的客体,也不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A. 矛盾的对立面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 相互依存的统一体D. 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1]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讲授法[2]B. 讨论法[3]C. 演示法[4]D. 练习法
小练笔。同学们,你有当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吗?下面几位同学用捡来的花、叶,还有家里的蔬菜做成了特别的衣服和装饰。你看后受到启发了吗?写下你的设想、制作过程和家人的评价吧!
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A. 伊拉斯谟B. 蒙台梭利C. 夸美纽斯D. 赫尔巴特
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B. 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C. 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D. 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学生因故退宿回家住宿,应在每年3月份之前由本人提出申请,家长签署意见,报系主管领导批准,逾期不予办理。() A. 正确B. 错误
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气流从放开的窄缝中挤出来的音叫A. 塞音B. 塞擦音C. 擦音D. 边音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D、课外辅导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能力。()A、正确B、错误
热门问题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不包括()。 A.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B. 教育资源的共享C. 教学方式的传统化D. 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据驱动的教学有哪些优势? A. 提供有限的学习反馈B. 提供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路径C. 强调统一的教学进度D. 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
1分2.8数字化转型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提高教学质量B. 提供更多样化、灵活的在线学习服务C. 增加教育资源D. 改善学校管理
2分 1. 教育管理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实现现代化? A. 通过保留传统管理模式B. 依赖人工管理C. 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工具D. 限制智能化管理的使用
数字素养培养的计算和科学教育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A. 劳动教育B. 科学教育C. 思维教育D. 体育教育
160.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化学习和自动化评估方面.A 正确B 错误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A. 继续保持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身份B.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C. 降低对技术工具的使用D. 避免任何技术的应用
判断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人民群众对()与()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A. 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教育的向往B.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C. 更加公平可及的教育的向往D. 教育发展不协调不一致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以下哪项是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技术? A. 标准化教学平台B. 自适应学习系统...C. 限制学生数据分析D. 维持传统教学结构
32.判断题(2分)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A 正确B 错误
52.判断题学校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A 对B 错
_____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 )A. 科技突破B. 人民满意C. 实现共同富裕D. 发展生产力
以下哪项是在线教育的优势? A. 限制学习资源的共享B.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C. 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D. 限制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可能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指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工作中,要做到()。 A. 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B. 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C. 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D. 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
18、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A. 考试招生制度B. 职业教育C. 高等教育D. 教育体制
引导客人坐电梯时,按照社交礼仪,应让客人先进电梯。A. 对B. 错
高等院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的()A.A 世界观B.B 价值观C.C 人生观D.D 民族观和宗教观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坚持(),坚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A. 改革开放B. 党的领导C. 正确办学方向D. 立德树人